第12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將于本月30日在南京舉行,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昨日(11月26日)在京表示,商會在同步舉行的中歐工商峰會上向中國領導人提及的問題將包括,知識產權、氣候變化、市場準入和產能過剩問題等。商會在昨天發布的《中國產能過剩研究》報告中建議允許人民幣逐步升值以及減少政府對制造商的補貼。
匯率問題或難突破
中歐領導人會晤是雙方最高層次的政治對話機制。據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24日介紹,雙方屆時將重點就中歐關系、國際金融危機和氣候變化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
張志軍進一步表示,中方希望會晤實現三方面目標:一是提升中歐戰略互信,使中歐關系的政治基礎更加堅實。二是對雙方在政治、經貿、能源、人文等各領域對話與合作作出全面規劃,使中歐關系的利益紐帶更加牢固。三是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共同努力推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使中歐關系的全球意義更加突出。
從中歐雙方的表態不難看出,各界關注的人民幣匯率議題在此次雙方領導人的會晤中可能不會出現實質性的突破。
來自路透社的消息顯示,歐方屆時將敦促中國允許人民幣升值,但歐元區消息人士稱,此次會談不會有直接效果,頂多只是“顯出他們很關心這件事”。張志軍已經在24日表示,中國“將改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這是官方就匯率問題作出的最新表態。
產能過剩加劇貿易摩擦
在產能過剩方面,中國歐盟商會昨日(26日)在京發布《中國產能過剩研究》報告。報告認為鋼鐵、鋁、水泥、化工、煉油和風電設備制造六大行業受產能過剩影響最為嚴重。
此外,《報告》還指出了農業相關行業的產能過剩情況,如大豆壓榨業的產能為8700萬噸/年,但開工率僅為48%。
中國歐盟商會認為,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加劇了貿易關系的緊張,并擴大了不良貸款的風險。建議包括允許人民幣逐步升值以及減少政府對制造商的補貼。
伍德克形象地用“壓力鍋”的比喻形容了中國產能過剩的現狀,歐美市場以往就像多余的蒸氣,幫助中國排出產能過剩的壓力,但是現在歐美人的消費無法再增長了,所以中國產能過剩的壓力越來越大。
他還提醒,產能過剩會引發國際貿易中的保護主義進一步上升,從貿易救濟措施的準備時間推算,針對上述產能過剩行業的貿易救濟措施可能大規模出現在2010年下半年。 |